Udemy線上課程 <傳習錄&>知行合一的儒家大智慧 講師:慶祥 張 影音教學 中文發音 繁體中文字幕版(6DVD) Udemy線上課程知行合一的儒家大智慧講師:慶祥張影音教學中文發音繁體中文字幕版(6DVD) 內容說明: 中華文化之所王以歷經數千年成敗榮枯的洗禮,而益顯出它的價值,其精髓就在尚書“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個字裡面。 它不僅涵養出我中華民族大中至正的文化風骨,更是先人小到修身,大到治國,乃至於聖賢誠意正心的心法所在。 由於這心學精微難明,知者鮮矣。 幸有孔子將其步驟簡化到大學“格物致知”四個字上面,終於讓有志修心者有個可以下學而上達的入手處。 但秦始皇焚書坑儒,使這心法幾至斷絕!直至王陽明龍場一悟,這“格物致知”的心學才得以出土重光!是以今日欲復興中華文化之志士,不以發揚傳習錄為職志,舍此而何求呢! 課程內容: 01_傳習錄_知行合一的儒家大智慧 001陽明心學的緣起.mp4 002門人眼中的陽明先生.mp4 003「親民」與「新民」之辨?.mp4 004至善求於心還是外在事物之理?.mp4 005天下事理皆源於心嗎?.mp4 006事理分明,需要從內心來改造.mp4 007至善是心純乎天理之極.mp4 008被誤解的“知行合一”.mp4 009知行的本體在於內心的感受.mp4 010內心感受的真相原來是一股氣.mp4 011格物,格心中之物.mp4 012修心的三個層次.mp4 013“盡心知性”就是“物格知致”嗎?.mp4 014心外無物,心外無理.mp4 015被私欲遮蔽的良知.mp4 016從博文約禮返回十六字心法.mp4 017“道心”“人心”兩個心還是一個心?.mp4 018文中子擬經是好名釣譽嗎?.mp4 019孔子為什麼刪述六經?.mp4 020刪述六經是為了匡正人心.mp4 021治理世界的兩大原則.mp4 022將《春秋》列入六經是否合適?.mp4 023什麼是“主一之功”?.mp4 024貫通世間學問的根本在哪?.mp4 025登高之路在腳下.mp4 026內心寧靜便是“未發之中”嗎?.mp4 027孔夫子的心願.mp4 028進步要從哪裡下手?.mp4 029虛靈不昧,萬經歸源.mp4 030心與理是一物還是兩物?.mp4 031存什麼心,現什麼性.mp4 032非鬼迷人,是心自迷.mp4 033“正名”發乎於心.mp4 034未發之“中”是心學的根本.mp4 035破除煩惱的根本需在心體上.mp4 036萬變不離其“中”.mp4 037志到熟處,超凡入聖.mp4 038精、氣、神原是一樣東西.mp4 039聖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mp4 040一根主軸,貫通古今.mp4 041心體光明則一切學問圓滿.mp4 042學問之道貴在能夠取其有源.mp4 043閑思雜念也是私欲嗎?.mp4 044大而化之的聖人.mp4 045私欲未除,可得喜怒未發之中嗎?.mp4 046悟道就在心即是氣.mp4 047不動心是讓心自然.mp4 048好的心念也需要“格”嗎?.mp4 049修心的盲點——頑空和斷滅.mp4 050墨子的學說為什麼被聖賢批判?.mp4 051如何才叫修行有進步?.mp4 052心底無私煉真金.mp4 053如何才能觸碰到學問的根源?.mp4 054什麼才是真正的“靜”?.mp4 055出世、入世、治世三法俱全的儒家.mp4 056不作好惡就是對外在一切都無所謂?.mp4 057“如好好色,如惡惡臭”引發的疑問.mp4 058一切學問的根本在哪裡?.mp4 059為學之病與祛病之方.mp4 060成聖之道在“精一”.mp4 061“學而時習之”究竟“學”什麼?.mp4 062孔子為何贊顏回?.mp4 063居敬、窮理只是一事.mp4 064窮理即是盡性.mp4 065誠意與正心是一回事嗎?.mp4 066私欲為什麼難克?.mp4 067什麼才是“為己之心”?.mp4 068簡易廣大的儒學.mp4 069生與死是怎麼回事?.mp4 070教育的根本--率性.mp4 071治國的根本是什麼?.mp4 072《傳習錄》中篇的由來.mp4 073陽明心學是空虛頓悟之說嗎?.mp4 074知行是有次第還是知行並進呢?.mp4 075盡心知性知天是格物致知嗎?.mp4 076第三等人——殀壽不貳,修身以俟.mp4 077“即物窮理”是玩物喪志嗎?.mp4 078何為“學、問、思、辨、篤行”之功?.mp4 079格物於心會造成不明事理嗎?.mp4 080格物就是窮理嗎?.mp4 081致知的第一義是什麼?.mp4 082權變合宜,貴在“致良知”.mp4 083權變的分寸該如何把握?.mp4 084一以貫之的學問.mp4 085學問的根本在良知.mp4 086如何明辨歷史上的似是而非?.mp4 087治理國家的關鍵是什麼?.mp4 088學習以復良知為本.mp4 089成聖成賢的妙方在本性之內.mp4 090儒家修心的落腳處——五倫.mp4 091明心見性的步驟.mp4 092學技藝與復良知不可相提並論.mp4 093失去為學主軸,世間一派亂象.mp4 094聖人之道,絕學不絕.mp4 095什麼才是真正的立志?.mp4 096“何思何慮”是不思不慮嗎?.mp4 097生活處處皆可養氣.mp4 098攻吾之短者是吾師也.mp4 099造化之性就在身中一股氣裡面.mp4 100良知是心之本體.mp4 101良知與精氣神有關係嗎?.mp4 102知無不良就是良知嗎?.mp4 103何為真正的動、靜與定?.mp4 104良知無分於動靜.mp4 105太極陰陽動靜之理.mp4 106邁入心法的門票.mp4 107無妄無照,與天合一.mp4 108何為真正的養生?.mp4 109動靜皆自在的原理.mp4 110斷滅種性的頑空之病.mp4 111如何能常常關注在內心實相上?.mp4 112如何剝盡氣上的陰質.mp4 113賢人與聖人差別何在.mp4 114聖賢和常人的區別究竟在哪裡?.mp4 115聖賢的真樂是什麼?.mp4 116良知裡面有真樂.mp4 117體制教育的弊端由來.mp4 118良知之處無私意.mp4 119有事無事都要致良知.mp4 120外在事物處理得當的標準是什麼?.mp4 121為人欺時該如何應對?.mp4 122良知大放光明時,智慧如神.mp4 123訓詁之學並非真學問.mp4 124學問貴在符合內在本性的實相.mp4 125格物,乃《大學》之入手處.mp4 126陽明先生和孟子的共同心願.mp4 127天下之公學是一人能決定的嗎?.mp4 128堅定正見,不負厚愛.mp4 129“不見是而無悶”的君子存心.mp4 130王陽明為什麼要推行心學?.mp4 131聖人究竟用什麼簡易之法平治天下?.mp4 132治天下的學問——致良知.mp4 133身處困境,當以何種心態面對?.mp4 134聖人救世,為何明知不可而為之?.mp4 135自古聖賢一條心.mp4 136“必有事焉”是集義嗎?.mp4 137“集義”比“勿忘勿助”更重要.mp4 138“文字障”是如何迷惑世人的?.mp4 139良知為本,應用無窮.mp4 140堯舜之道就是致良知之道.mp4 141為學有次第,不可逾越而行.mp4 142心是無處不在,還是心在腔子裡?.mp4 143身、心、意、知、物是一件.mp4 144正直無私的念頭就是“無念”.mp4 145有事無事,皆可自在的竅門.mp4 146找到雋永真樂的訣竅.mp4 147人胸中各有個聖人.mp4 148“致知”需要在心地上用功.mp4 149如何在病痛之時還安寧自在?.mp4 150簡單一招,免除私欲困擾.mp4 151真正的學問,就在日常生活中.mp4 152“致知”是知一節還是全體?.mp4 153為什麼陽明先生要宣導知行合一?.mp4 154為什麼善惡是一物?.mp4 155《中庸》裡的“真靜”是什麼?.mp4 156矜持與率直,皆是在外嗎?.mp4 157去掉七情六欲就是正心嗎?.mp4 158晦暗的內心如何重現光明?.mp4 159聖人之學共指同一根本——良知.mp4 160讀書的目的是致良知.mp4 161氣質與本性是一回事嗎?.mp4 162如何看待修行過程中的退步?.mp4 163病是最好的醫病藥方.mp4 164《易經》是卜筮之用還是闡明義理?.mp4 165思無邪——道盡天下學問之根本.mp4 166致良知做到極致處,身中是何氣象?.mp4 167聖人能免於被人毀謗嗎?.mp4 168人生的大志向在哪裡?.mp4 169真志在起心動念之間.mp4 170如何練習“致良知”?.mp4 171良知便是你的明師.mp4 172睡覺時該如何用良知的功夫?.mp4 173儒家的修行理念——良知.mp4 174何為安心之道?.mp4 175孟子批判告子的真相.mp4 176天下真的無心外之物嗎?.mp4 177看破生死才能盡性至命.mp4 178用言語永遠無法到達“致良知”.mp4 179料事如神是聖人所追求的嗎?.mp4 180修行的誤區.mp4 181真正的“為己”學問.mp4 182致良知從知所好惡做起.mp4 183習氣毛病很多的人還有救嗎?.mp4 184此心安處即是樂.mp4 185舜為何是“大不孝”?.mp4 186聖人行事的智慧.mp4 187怡情的音樂來自何處?.mp4 188如何學習孔子的氣魄?.mp4 189大舜的德行——善與人同.mp4 190喜怒哀樂“未發”與“已發”有什麼不同?.mp4 191世界很亂,心要如何安寧?.mp4 192陽明先生受批評的原因為何?.mp4 193一個“謙”字魅力有多大?.mp4 194如何教導不同根性的人.mp4 195“學而不思”與“思而不學”之病.mp4 196修心的支點.mp4 197解脫煩惱的步驟.mp4 198良知之學與學識多寡有關嗎?.mp4 199內在真正的大導師.mp4 200凡有覺知處便是心.mp4 201良知之學如何面對聲色貨利?.mp4 202真性不滅,須臾不離.mp4 203立命的功夫如何去做?.mp4 204“性、心、命”皆是氣.mp4 205一個“傲”字,敗壞所有德性.mp4 206易即是心.mp4 207真經不在紙上.mp4 208修心的重點是致良知還是去私欲?.mp4 209直入聖人之道的方法.mp4 210逆境當下,即是格物好時機.mp4 211心所安處,便是良知.mp4 212學問之道從找到心體開始.mp4 213聖賢學問——“只是這些子”.mp4 214先養活自己再求學問對嗎?.mp4 215讀書的目的是培養心體.mp4 216知行合一,避免學問流入義襲.mp4 217人人身中有個聖人.mp4 218靜上用功的弊端.mp4 219在心體上用功才能做出真學問.mp4 220顏子“擇中庸”,是如何擇?.mp4 221在人情世故中檢驗“誠”.mp4 222從“十五分鐘的光明磊落”做起.mp4 223看透古今事變的途徑——致良知.mp4 224顏回的“欲罷不能”是什麼?.mp4 225雖小道亦有可觀之處,為何君子不學?.mp4 226得來不易的“致良知”.mp4 227常人心也有明亮處嗎?.mp4 228千古聖學的試金石——良知.mp4 229見到私欲,即是進步開始.mp4 230敬畏會讓人變得不灑脫和自在了嗎?.mp4 231做學問如打蛇,要抓“七寸”.mp4 232工夫只是簡易真切,切勿尚玄好奇.mp4 233朱子格物與陽明心學“本是同根”.mp4 234探求真正的學問.mp4 235心物還是外物?從質疑到驗證.mp4 236了知天下萬物要從哪裡下工夫?.mp4 237聖賢把經典字句解在心頭.mp4 238以心印心,文字當“橋樑”.mp4 239求學的次第根本是什麼?.mp4 240N個臭皮匠,真能疊出個諸葛亮?.mp4 241如何戒絕習性,走出誤區?.mp4 242涵養不在書冊上.mp4 243方向不對,努力白費.mp4 244哪裡才是做學問的真實得力處?.mp4 245為人與修心的根本.mp4 246默會諸心自分明.mp4 247學問之道在於致良知.mp4 248良知的發生處確在自身.mp4 249奔忙一生可曾涵養半分?.mp4 250本未立,焉得仁?.mp4 251德性,仁義禮智之根本.mp4 252一生勤學,惟崇晚年之定論.mp4 253大學問:進入陽明心學的“尚方寶劍”.mp4 254莫讓聖學失傳於世.mp4 255大人之學在明明德.mp4 256一個“仁”字,涵蓋大學之道.mp4 257明德、親民的最高原則--至善.mp4 258至善:檢驗明德的根本.mp4 259儒家的修行次第.mp4 260明德與親民才是本末一貫.mp4 261修身在誠意.mp4 262欲誠其意,惟在致良知.mp4 263致知必在格物.mp4 264教育首要是人倫之教.mp4 265人倫教育的三綱:歌詩、習禮和讀誦.mp4 266如何實施人倫教育的三綱?.mp4 相關商品:Udemy線上課程山元式新頭針療法教學-進階(YamamotoNewScalpAcupunture)講師:資承高影音教學中文發音繁體中文字幕版(DVD版)Udemy線上課程股票不難,只要做好基本功!!講師:JohnChen影音教學中文發音繁體中文字幕版(DVD版)Udemy線上課程知彼解己的溝通語言講師:卓越人生企管顧問(股)影音教學中文發音繁體中文字幕版(DVD版)Udemy線上課程【Joy老師的親子音樂教室】臺北愛樂電台主持人Joy老師開課囉!講師:存在音樂團隊影音教學中文發音繁體中文字幕版(DVD版)Udemy線上課程Objective-C快速入門講師:慶明趙影音教學中文發音中文字幕版(DVD版)